励志名言 励志电影 励志故事 励志图片 励志歌曲 励志文章 励志签名 励志书籍 励志电视剧 高三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成语 励志人物 励志口号 励志演讲 成功励志 职场励志 青春励志
现在位置:首页 > 励志文章 > 励志文章 > 72岁老人为4元寻恩人50年,攒一千元还债

72岁老人为4元寻恩人50年,攒一千元还债

今年72岁的周平芬是湖南湘潭人,现居株洲市。50年前(1963年)的夏季,身无分文的她途经宜春上高遇到困难,一位素昧平生的好心大叔借给她4元钱,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偿还。

因感念当年恩情,从上世纪90年代起,她用自己的方式“还债”,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事,被当地媒体和民众赞为“雷锋妈妈”。

“未能信守承诺”的痛折磨了周平芬半个世纪。今年8月8日,生活困苦的她带着靠捡矿泉水瓶攒足的1000元钱,冒着酷暑从湖南来到江西,寻找当年的好心大叔,“要当面还债,当面致歉。不然,死不瞑目”。

为生活

50年前“走江西

周平芬其实和江西有半个世纪的情缘。

“我是被抱养的,老家在湖南湘潭农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南人时兴‘走江西’,那时家里太穷,时常没饭吃。1960年,19岁的我和表姐一起从湘潭来到宜春,一为吃饭,二为前程。”周平芬回忆说,她当时读了初中,算是文化人,一心想来江西读共大(半工半读),但未能如愿。

1960年3月,周平芬先是在宜春一家化工厂上了几天班,每天敲矿石;后来到火车站旁的一家钢铁厂工作;1961年3月,她又到萍乡一煤矿上班,没过多久,于当年4月下放回了老家湘潭。

周平芬说,家里当时缺粮、缺钱、缺劳力……在家呆久了,邻居的闲言碎语多了,家里的怨言也多了,说这么大了没工作又不嫁人,难不成要在家当了外婆再走?

“当时,有一个在南昌当兵的男孩一直写信追求我。1963年他出差到长沙办事后,走了两天两夜到湘潭向我家提亲。偏偏我去了长沙舅舅家,错过了。他等了我两天,返回部队前拜托我父母,无论如何让我去他部队走一趟。家里对他很满意,就一直催我去趟部队。”

就是这次出门,周平芬遇到了一段令她挂念半个世纪的不了情。

遇好人 爽快借给她4元

“人的命运真说不清,他对我很好,可我那时不想结婚,去部队见了他只说会考虑看看。”随后,周平芬从南昌登上了回湖南的火车。

在车上,她左思右想,觉得如回到家还不答应嫁人,又会被邻里的蜚语和家人的责骂吞没。“当想到很多同村老乡都在宜丰林业垦殖场找到工作时,我想最后一搏——上宜丰找工作去。”

因为身上没钱,周平芬在宜春火车站下车后搭了一辆去上高的货车。她想反正去宜丰要途经上高,不如走一程算一程。

周平芬说,车辆颠簸了半天来到上高,但并未进城,过了一座木桥后有一家汽车修理店,旁边有一条是去分宜的路。货车司机带她到修理店,可能是想看看有没有去宜丰的便车。

在修理店,货车司机跟一位40岁左右的大叔说:“大叔,你是湖南人啊,这个周妹子是你的老乡呢。她现在遇到困难了。”

好心大叔问:“遇到什么困难了?”

“她想去宜丰却没钱。”

“没钱?要借钱么?”

“是啊。你能借点吗?”

“借多少?”

“4块。”

……

就这样一问一答,简短的几句对话,大叔便爽快地拿了4元钱给她。

磨难多

恩人名字渐遗忘

“现在看起来4元钱微不足道,可在那个困难年代,可不是小数目,我记得有次借了邻居2块钱够全家吃半个月。”在最困难时遇到了好心人,周平芬感动不已,用纸和笔记下好心大叔的名字,约定自己到宜丰找到工作后,一定当面奉还。

大叔微微一笑,没有多言。

但到宜丰后,周平芬没有顺利找到工作,老乡倒是热心帮她牵线搭桥介绍对象。

“要嫁人我早嫁了,何苦跑到宜丰来嫁人?”周平芬于是回了老家。一年后,她嫁给了以前在萍乡上班的同事,从此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周平芬说自己过着“流浪”的生活,是因为丈夫在地质队上班,结婚后先在江西乐平安家,没多久就跟着地质队到赣州、南昌、樟树等地流转。

因为丈夫的成分是“地主”,在那个特殊年代,丈夫和她总是被批斗。有天晚上,夫妻俩都被带出去“搞运动”。刚出生40多天的小儿子从床上滚下来,摔成了残疾……

特殊的时代、生活的艰辛、家庭的贫困、交通的不便……几十年过后,原本刻在脑海里的好心大叔的名字不知何时渐渐遗忘;写着好心大叔名字的纸条也在无数次搬家(抄家)中丢失。想还大叔4元钱的心愿竟成了50年未了的夙愿。

勤回报

被赞为“雷锋妈妈”

1976年,周平芬一家离开江西回到湖南株洲生活至今。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她与丈夫分了手。

没有工作,还有个残疾儿子,但坚强的周平芬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垮,做小工、摆小摊、卖小商品……

虽然做了很多份工作,但周平芬的经济压力仍然很大。当地政府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及时给母子俩办了低保。

好心人和政府的帮助,周平芬铭记在心,而借了4元钱未还的心病则驱使着她回报社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年近六旬的周平芬开始投身公益:在株洲公交公司义务打扫公交车、洗窗帘、给司机冬送热水夏送凉茶十几年;用心照顾一名孤寡老人15年;没有钱奉献爱心的她,却成为湖南省最早的角膜和遗体的捐献者之一;1998年湖南岳阳遇洪灾,她徒步去救灾……被湖南媒体和民众称之为“雷锋妈妈”。

2014年,年近七旬的周平芬曾独自到上高想了却心愿。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当地早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名和姓,找人如大海捞针……

2014年8月8日,周平芬再次来到宜春“还债”。她说,整整50年了,她不能再等待,不能带着遗憾离开。如果再找不到好心大叔,她想将捡矿泉水瓶积攒的1000元捐给上高有需要帮助的人……

赴上高

全力寻找“好心大叔”

8月12日,新法制报报记者陪着周平芬来到上高,寻找那位“好心大叔”。

没有名字,寻人甚是困难。上高县公安局民警听闻后给予了热忱的帮助。

跟据周平芬提供的仅有的线索。上高县公安局民警称,符合“进城的路口旁有一条去分宜的叉路”特征的是斜口,位于上高县锦江镇斜口村。

“这里是老的320国道进上高路口,以前从宜春进上高这是必经之路。”斜口村锦江派出所协警付三宝和游警官当即带着周平芬来到锦江镇的斜口桥(石桥),指着与石桥相距不远的一座旧桥墩说:“这就是原来那座木桥,1971年塌了,这才修了现在这座石桥。桥过去右边现在的这排店以前是家国营修理厂。”

在桥上站了一阵环顾四周后,周平芬情绪渐渐激动起来……

“是啊!是啊!看到这座老桥,这个地方就想起来了……”老人忽然“咚”的一声跪下,对着原来的修理厂方向失声痛哭,“对不起啊!对不起,大叔,你心里一定怪了我50年,怪自己碰到骗子了……”

斜口村一名52岁的黄姓村民说:“你们说的那个修理厂全名叫‘上高县拖拉机站’,村里以前还有一个人在那上过班。50年前能拿出4块钱借给别人的,多半是站里的职工,村里的老表可能拿不出。”

一行人跟随民警和付三宝了解到村里以前在上高县拖拉机站上班的付承恩老人,今年80岁,和儿女住在上高街上。

不料事出意外,付承恩家人说,老人患了老年痴呆,以前的事不记得了。

好在付承恩的老伴对以前丈夫单位的一些老同事还有记忆,又提供了两个人名。

不放弃

终问得姓氏和籍贯

“他姓邓,我们都叫他老邓,整个单位只有两个湖南人,就是老邓父子两个。”李藕生今年76岁,退休前在上高县原拖拉机站开拖拉机。听来人说明来意,老人当即说出大家可能要找的人是老邓,可记不起全名了。

据李藕生说,老邓当年40岁左右,是正式职工,在单位做木工,每个月工资比其他职工略高些,27元左右。其儿子小邓在单位做些打杂的工作,比如打扫拖拉机,站里后面有块菜地也是他打理,工资少些,每月18元左右。但父子两个在站里没做多久就回湖南老家,因为老邓后来得了肝炎,单位让他回家。

“知道老邓是湖南哪里人吗?”

“不记得了。”

“还有谁记得老邓吗?”大家没有放弃,继续寻问。

“蔡抗生可能记得。”李老又提供了另外一条线索。

找到当年也在拖拉机站上过班的蔡抗生老人,老人肯定地回复老邓是湖南湘乡人,但名字也记不起了。

一天的寻访,周平芬的心情看上去有些复杂,有时激动、有时紧张,每每听到一个有希望的线索都是双手紧拽。

湘乡市是湖南湘潭市的下辖市,周平芬老人老家就是湘潭,离结果好像只有一步之遥,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已回湖南湘乡的老邓是不是就是周平芬老人要寻的好心大叔呢?周平芬老人的心愿最终能了吗?

不论结果如何,老人历尽波折不放弃的信念和传递的正能量让我们为之感动,传统美德在好心大叔和“雷锋妈妈”身上散发着光芒。


  

查看更多->励志文章
若“72岁老人为4元寻恩人50年,攒一千元还债”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转载本文〖72岁老人为4元寻恩人50年,攒一千元还债〗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